官方微信
無人機拍攝的三峽工程夜景。新華社 圖
位于湖北省西部的宜昌市,境內有G42滬蓉高速和G50滬渝高速,國之重器——三峽大壩也矗立在秭歸縣的長江江段上。
2021年4月24日,國務院、水利部、三峽集團在三峽壩區共同舉行國企開放日活動,這也是三峽工程首次全方位對公眾開放。
4月24日下午3時許,三峽壩頂雨后的巨型起重機。
活動當日,國內知名專家及學者、兄弟央企代表、中國三峽集團定點幫扶地區干部群眾代表、三峽庫區及金沙江庫區移民干部與群眾代表、三峽大學西藏班師生代表等共計160余人走進三峽工程,其中三峽大壩壩頂和三峽電廠是首次對公眾開放。
4月24日,三峽大學西藏班師生代表共同參觀三峽發電站。
團隊參觀了三峽大壩、三峽電廠、三峽工程博物館、長江珍稀魚類保育中心、三峽珍稀植物研究所等場所,近距離感受三峽工程偉大建設成就、良好運行狀態和巨大綜合效益,全方位了解中國三峽集團推動改革發展、科技創新、安全生產、綠色環保、社會責任、企業文化等工作的做法和成效。
被稱為“船舶電梯”的三峽升船機,只需約10分鐘,3000噸級船舶可以完成近40層樓房高度的垂直升降。
2020年汛期長江迎來了全流域、多輪次、大流量特大洪水考驗。面對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,三峽集團梯級水庫運行管理人員精準預測雨情水情,精準執行每一條調控指令,以三峽工程為核心的長江干流及清江梯級水庫累計攔洪388億立方米,占長江中上游水庫群攔洪總量60%以上。其中,三峽水庫成功應對5次編號洪水,累計攔洪295億立方米,超多年平均攔洪量(139億立方米)約112%。去年8月20日,三峽大壩迎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最大洪峰,流量達到75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從大壩上游滾滾而來。通過三峽水庫攔洪削峰,成功避免荊江分蓄洪區運用和60萬人轉移、49萬畝耕地被淹。
三峽電站內部機組。
長江珍稀魚類保護中心,圖為人工保育的中華鱘。保護中心目前已成功繁殖子二代中華鱘。
三峽工程博物館,展館博物館位于三峽壩區,是對外展示三峽工程的重要窗口, 也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和水電科普教育的重要陣地。
截至2020年底,三峽工程累計攔洪運用61次,攔洪總量超過1841億立方米,極大減輕了長江中下游地區防洪壓力,保障了長江中下游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。2020年,三峽電站年發電量超過一千億千瓦時,創造了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世界紀錄,惠及半個中國。其中,新能源累計裝機超過1700萬千瓦。三峽河段年貨運量超過一億噸,比蓄水前提高6倍,運輸成本下降近四成,使長江航道成為名副其實的“黃金水道”,有力推動了長江經濟帶的發展。
三峽水電站為壩后式,圖為右岸及右岸地下發電站。
仰視三峽大壩。2020年,三峽電站年發電量超過一千億千瓦時,創造了單座水電站年發電量世界紀錄,惠及半個中國。
原國務院三峽辦巡視員、三峽工程資深專家陶景良眺望三峽大壩,“三峽工程是造福當代,利及千秋的偉大工程,三峽大壩在實踐中不斷成長,我們要愛它,歌頌它?!?/span>
截流紀念公園,夜幕下的三峽工程。
三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水利水電工程?!皣箝_放日”是國企加強與社會公眾交流的重要渠道、普及科技知識的載體、展現國企形象的窗口。